《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
方荟 王美芳 邢晓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窒息)五个维度,因为身体虐待和严重身体虐待的发生率都较低,所以本研究将这两个维度合并,即本研究仅关注心理攻击、体罚和虐待三种严厉管教方式。该量表采用0到6的7点计分方法,“0”表示未实施过,“1”表示父母最近一年内对孩子实施过1次某种管教行为,“2”表示实施过2次,“3”表示实施过3~5次,“4”表示实施过6~10次,“5”表示实施过11~20次,“6”表示实施过20次以上。
《父母严厉管教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
黄河
-2019
近一年父母对学前期儿童实施严厉管教的情况。量表采用 0-6的 7点计分方式,0-6依次表示父母在最近一年内实施过“0次”、“1次”、“2次”、“3-5次”、“6-10次”、“11-20次”、“20次以上”相应行为,量表分为普遍性与频繁性两种计分来考察家长的严厉管教行为,普遍性的计分方式为:若儿童所有题目得分均是 0,则表示其未经历过严厉管教,记为:“0”;若被试在任一项目上得分不为 0,则表示其近一年内经历过严厉管教,记为“1”。频繁性计分方式: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严厉管教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表示 0次,“1”表示 1次,“2”表示 2次,“3”表示 4次,“4”表示 8次,
《父母心理攻击与小学儿童焦虑的关系:儿童自尊的中介作用》
王美芳 刘莉 金英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
nt—Child Conflict Tactics Scale,CTSPC)中文修订版[2,17 的心理攻击分量表测查最近一年内儿童经历父亲和母亲心理攻击的次数。问卷采用0到6的7点计分方法,“0”表示未经历过父母心理攻击,“1”表示经历过1次,“2”表示经历过2次,“3”表示经历过3—5次,“4”表示经历过6—10次,“5”表示经历过ll一20次,“6”表示经历过20次以上。将儿童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次数的中位数作为儿童经历父母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法为0次:0,1 次=l,
《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青少年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王美芳 许文伟 王欣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内对孩子实施的严厉管教行为 。 共包括 11 个题目 。 量表采用 0-6 的 7 点计分方法 ,“0” 表示未经历过父母严厉管教 ,“l” 表示经历过 1 次 ,“2” 表示经历过 2 次 ,“3” 表示经历过 3—5 次 ,“4” 表示经历过 6—10 次 ,“5”表示经历过 11—20 次 ,“6” 表示经历 2O 次以上 。 严厉管教行为计分方式 : 将父母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父母实施该严厉管教行为的频繁性 ( 具体转化方式 :0 表示 0
《父母严厉管教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关系:青少年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
王美芳 许文伟 王欣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内对孩子实施的严厉管教行为 。 共包括 11 个题目 。 量表采用 0-6 的 7 点计分方法 ,“0” 表示未经历过父母严厉管教 ,“l” 表示经历过 1 次 ,“2” 表示经历过 2 次 ,“3” 表示经历过 3—5 次 ,“4” 表示经历过 6—10 次 ,“5”表示经历过 11—20 次 ,“6” 表示经历 2O 次以上 。 严厉管教行为计分方式 : 将父
《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
方荟 王美芳 邢晓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表示实施过2次,“3”表示实施过3~5次,“4”表示实施过6~10次,“5”表示实施过11~20次,“6”表示实施过20次以上。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被试实施此种管教方式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表示0次,1表示1次,2表示2次,3表示4次,4表示8次,5表示15次,6表示25次),各分量表所有题目的频次之和即为被试实施此种管教方式的频繁性。已有研究表明,
《父母心理攻击和初中生焦虑的关系:说理的调节作用》
向延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3
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的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为被试经历过此种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0 次,“1”→1 次,“2”→2 次,“3”→4 次,“4”→8 次,“5”→15 次,“6”→25 次,“7”→0次),由于选项“7”表示近一年内没有经历过,但是之前经历过,故而在计算初中生经历心理攻击的频繁性时应转化为“0”次。该量表各题目的频繁性之和即为初中生
《父母严厉管教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
黄河
-2019
0”;若被试在任一项目上得分不为 0,则表示其近一年内经历过严厉管教,记为“1”。频繁性计分方式: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严厉管教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表示 0次,“1”表示 1次,“2”表示 2次,“3”表示 4次,“4”表示 8次,“5”表示 15次,“6”表示 25次),分量表所有题目的频次之和即为被试在该维度上的频繁性。得分越高表明被试在最近一年内遭受父母某种严厉管教行为的频繁性越高。已有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
《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父母严厉管教的基本特点》
王美芳 刘宪琪 刘莉 马月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分都等于 0, 则表示父母从未实施过该类严厉管教 , 记为 “0”。 频繁性的计分方式 : 将父母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父母实施该严厉管教行为的频繁 l 生 ( 具体转化方式 :“0” 表示 0 次 ,“l” 表示 1 次 ,“2” 表示 2 次 ,“3” 表示 4次 ,“4” 表示 8 次 ,“5” 表示 15 次 ,“6” 表示 25 次 ), 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频繁性分别为 5 种心理攻击行为 、6 种体罚行为的频繁性之和 。
《父母体罚态度与体罚行为的关系:基于主客体互倚性模型的分析》
邢雅馨 蔡赵娜 王美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
表示父母未实施过体罚;反之记为“1”,表示父母在过去一年内对自己的孩子实施过体罚;②频繁陛:将父母在每一个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父母在最近一年内实施体罚行为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0表示0次,1表示1次,2表示2次,3表示4次,4表示8次,5表示15次,6表示25次),父母体罚频繁性即为6种体罚行为的频繁性之和。
《父母心理攻击和初中生焦虑的关系:说理的调节作用》
向延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3
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的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为被试经历过此种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0 次,“1”→1 次,“2”→2 次,“3”→4 次,“4”→8 次,“5”→15 次,“6”→
《父母心理攻击和初中生焦虑的关系:说理的调节作用》
向延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3
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的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为被试经历过此种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0 次,“1”→1 次,“2”→2 次,“3”→4 次,“4”→8 次,“5”→15 次,“6”→
《父母严厉管教对46岁幼儿行为问题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
黄河
-2019
经历过严厉管教,记为“1”。频繁性计分方式: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的次数的中位数作为严厉管教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式为:“0”表示 0次,“1”表示 1次,“2”表示 2次,“3”表示 4次,“4”表示 8次,“5”表示 15次,“6”表示 25次),分量表所有题目的频次之和即为被试在该维度上的频繁性。得分越高表明被试
《父母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父亲和母亲严厉管教的中介作用》
宋占美 王美芳 王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4”表示实施过6-10次,“5”表示实施过11-20次,“6”表示实施过20次以上。将被试在每一题目上得分所对应次数的中位数作为被试实施此种管教方式的频繁性(具体转化方法为0次=0,1次=1,2次=
《初生至三岁婴幼儿父母严厉管教的基本特点》
王美芳 刘宪琪 刘莉 马月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转化方式 :“0” 表示 0 次 ,“l” 表示 1 次 ,“2” 表示 2 次 ,“3” 表示 4次 ,“4” 表示 8 次 ,“5” 表示 15 次 ,“6” 表示 25 次 ), 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频繁性分别为 5 种心理攻击行为 、6 种体罚行为的频繁性之和 。
《父母心理控制与ODD症状儿童抑郁、攻击行为的关系》
蔺秀云 李龙凤 黎燕斌 王中会 陈琦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
分,1为“从不这样”,5为“总是这样”。分别计算父亲与母亲所有题目的总分,得到父亲心理控制水平与母亲心理控制水平。得分越高,说明父母对子女心理控制力度越大。在本研究中,父亲、母亲心理控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8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2)儿童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est
《父母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父亲和母亲严厉管教的中介作用》
宋占美 王美芳 王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
被试实施此种管教方式的次数越多。已有研究发现,该量表的中文修订版有良好的信效度~([22,23])。本研究中,父亲和母亲报告的体罚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8和0.71,父亲和母亲报告的心理攻击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6和0.61。1